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情之起,思无邪:古人的爱情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成长值: 28810

灰铜v1_05绿铜v3_05绿金v1_01绿银v3_05紫铜v1_05绿金v3_04紫银v2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8-17 1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要不顾一切去爱你,我要无所畏惧的去聆听爱情。有许多人谈论爱,但却不会爱,更不敢爱。这里正好有一个并不庸俗的爱情电台,四本有关爱情的书,四种完全不同的风格,等待你来扫码聆听。
by 八寺宵独夜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这首诗出自《邶风》。我们知道,《诗经》有《卫风》《邶风》《鄘风》,地域都在河南商朝的故地,主要是黄河北部。古代把黄河以北称为河内,商朝的主要疆域就在河内。后来周灭商,把商地分为三个国家,就是卫、邶、鄘,如果分得不细,也可以统称卫。《史记》里讲吴国公子季札访问鲁国,听鲁国音乐家演奏乐曲,不管演奏的是《邶风》《鄘风》还是《卫风》,季札的总括评价都是:“真美好啊,真朴实啊,我听说卫国的先祖就是这种品德,这肯定是《卫风》吧。”邶,顾名思义,指商都朝歌以北的地方,大约在今天河南淇县以北、汤阴县东南的区域。南边则叫鄘,以新乡县为中心。东边叫卫。但如果要分得细一点,《静女》就属于《邶风》。
此诗古代腐儒们照样有政治方向的解释。郑玄就说,是因为卫君和夫人无道德,国人于是作诗讽刺他们。有的人还说,这是君夫人迎接媵女的诗。古代诸侯国君娶老婆,都讲究门当户对,非别国诸侯的女儿不娶。每次娶老婆,和女方的祖国同姓的另两个国家也要出人作为陪嫁,称为媵。这个静女,就是其中的一个媵,也就是陪嫁妾,而诗中的我,则是嫡夫人,也就是大老婆。她出城门去,把远方来的小老婆从城墙一角接回家。小老婆送了大老婆一根彤管,勉励她好好辅助国君,做德才兼备的女人。两人互相勉励,一点也没有宫斗的架势,和现在影视剧里演的,完全不同。
当然,这是很牵强的。宋代士大夫承认,都是瞎扯。欧阳修直截了当地说:“此乃是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尔。”朱熹也很痛心地下批语:“此淫奔期会之诗。”应该确实就是青年男女的约会恋爱诗,“淫奔”两个字,带有强烈的卫道士语气,很让人讨厌。但古代人普遍迂腐,可以原谅。
“静女”的“静”,是什么意思呢?古人训为“贞”。古代“贞”和“静”常常连用,静,就是安静、娴静。文史学者吴小如说,所谓静女,就是今天广东人所谓的靓女。这对不对呢?“静”和“靓”,好像读音也蛮近的样子。但这恐怕是不行的,因为“靓”是现代方言词,不能这样比附。它在汉代的时候,虽然有化妆美丽的意思,但距离《诗经》时代,还是过于遥远。
更重要的原因是,古代人以“娴静”为美好的象征,《关雎》里说“窈窕淑女”,“窈窕”,就解释为“幽娴”;“淑女”的“淑”,也和“幽静”一类的意思有关。按照古人的审美系统,“静女”的“静”,还是解释为“幽娴贞静”比较好。除此之外,“静女其姝”的“姝”,则可以确切无疑训为“美丽”,如果“静”也训为“美丽”,就等于床上叠床了。因为,我们不能说:美丽的女孩很美丽。这样的话不通。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这个安静贤淑的美女,竟然在城墙脚下等我。但又躲藏着不见我,急得我抓耳挠腮。
“爱而不见”,我小时候一见,以为诗句意思是:爱我,但是又不见我,搞得我抓耳挠腮。好像这么理解很合适,后来才知道,“爱”应该训为“隐蔽”“躲藏”。为什么呢?
在古人眼里,“爱惜”和“隐蔽”意思是相通的,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比如“隐”字,在古代也有“爱”的意思,我们说的“恻隐”之心,这个“恻”和“隐”,其实都和“隐藏”的意思相关,也和“爱怜”的意思相关。大概在古人看来,爱怜某人,和保护某人,以及将某人隐藏起来,意思是有相通之处的。我们爱一个人,就想照顾她,把她保护起来嘛,是不是?当然,引申途径是不是这样,还可以讨论,但语言事实无可否认。
我曾经在小说《楚墓》里,也发挥过这个“爱”字,我说:“‘爱’为什么训为‘隐’呢?是因为爱是一种非常朦胧、不可捉摸的心理状态,像夏天的夜晚,天际只留一抹晚霞,蝙蝠在空中捉蚊子,恋人们在树下呢喃,只有趁着这若有若无的霞光,心中的委曲才敢向恋人吐露。而且有趣的是,古汉语里面‘隐’字本身也有‘爱’的意思,《诗经》里说‘爱而不见’,又是隐蔽而不见的意思。这说明,古代人精确地把握了爱这种情感的特点:爱,就是一种隐约朦胧的心思。为什么人们把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用暧昧这个词形容呢?也是因为此。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反而是真正的爱情,那种夫妻之间,坦荡透明的,也许反而不算爱了。”当然,我这种阐发,就小说而言没有问题;但如果讲学术,则是过度阐发,也许“爱”和“遮蔽”的意思相关,仅仅因为词义中蕴含“保护”的因素。
第二章“静女其娈”,娈,也是美的意思。不过在《说文》这部书里,“娈”训为“慕也”,其实就是现在“恋爱”的“恋”,“娈”和“恋”古音很近,可以通假。不过这个“娈”有另外一个义项是美好。诗句是说,这个美貌的女孩,送给了我一根彤管。彤管是什么?按照古注,儒生们的解释是“红色的笔管”,还说在古代宫廷里,有些女官被分配的任务是用红色的笔管写字,凡是君主召见妃嫔,都要记下妃嫔的名字和召见时间。这种女官,也被称为女史。秦汉时代,所有的秘书都被称为“史”,丞相府有丞相长史,就是首席秘书;县政府有令史,就是县令的秘书。彤管有炜,就是说彤管光灿灿的;“说怿女美”,就是欢喜你的美貌。说怿,就是“说释”,解释、疏通,古代表示“解释”“疏通”的意思,一般和“高兴”的意思相通。
但现在的学者们,一般把彤管训为一种植物,说下文的“荑”,是一种香茅草的嫩芽,白白嫩嫩的;“彤管”,则是红色的管状草。对不对呢?不好说。不过从下文说“自牧归荑”来看,茅草嫩芽说有一定道理,符合逻辑。归,就是馈,归的本义是嫁女,这里是假借为“馈赠”的“馈”用,但也可能是同源词,因为女子嫁人,跟把东西馈赠给人也差不多,是很悲哀的事。诗的意思是说:你将从牧田采摘来的荑草馈赠给我,荑草又美丽,又奇异。
最后两句是名句:“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意思是:并不是你这个破荑草有什么美的,只是因为这是美人送的,就比什么都让我开心。这种感情,我想经过青春期的男女都有,尤其是内向型的,就不需要我专门解释了吧。
隰桑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隰桑》是《小雅》的一篇。《小雅》中有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一般认为,主要出现在西周末年。按照古代儒生的说法,《大雅》是歌颂王公大人的,《小雅》是抒发个人得失的,想通过个人得失的一些感受,去感化统治阶层。上海博物馆收藏了一篇战国楚简,有一卷叫《孔子诗论》,其中“小雅”的“雅”,一般写作“夏天”的“夏”,因为“雅”和“夏”古音相近。所以有学者认为,当时正规的写法是“夏”,而不是“雅”。古代中原称为华夏,夏,就是正统的,好的。诗歌称为《小夏》《大夏》,就是指正统的诗歌,而不是邪门歪道。正因为上面说的这个原因,《隰桑》这首诗,古代儒生的解释是:小人在位,君子在野。作者希望看见君子在位,则自己可以出仕,去辅佐他。这些讨论很枯燥,我们不管它,我们只欣赏艺术。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就是说低湿的地上,种着桑树。阿,是美好的样子。我们后来有联绵词,婀娜,也是形容美好的。“阿”的本义是大土山,还有个意思是“曲阜”,也就是山的曲折处(今天的曲阜市,就是因为旁边有曲折的山而得名),引申也可以指任何曲折的地方。所以,“阿”可以引申出任何和“邪曲”有关的词义,比如水边可以称为“水阿”,因为在旁边的,就不是正的。“阿谀奉承”的“阿”,也是表示曲意奉承领导,都不是正道。偏爱某个人也可以称为阿,比如“阿私”,因为偏爱,就不是正的。倚靠某个人也可以称为阿,比如古代君主身边的辅弼大臣,称为“阿衡”。因为是旁边供倚靠的,也是非正的。
从“阿”声的字,有时也有邪曲的意思。比如“奇”,《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正”和“奇”对文,这个“奇”不是奇怪的意思,而是“邪曲”的意思。全句话是说,治国要用正道,打仗要用歪门邪道,也就是诡计,不能循规蹈矩。邪曲的东西,一般看上去是有美感的。比如一个人身体有曲线,当然比上下一样粗好看。所以,隰桑有阿,就是说桑树枝叶婀娜,非常漂亮。
“其叶有难”的“难”,读“婀娜”的“娜”,古音相近通假。诗通过桑树起兴,说在这美好的时刻,看见君子,我是多么高兴啊。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第二章,大部分字是相同的,我们只讲解不同的字。这个沃,是指桑叶和柔驯顺。上下文的意思是:在这美好的时刻,能看见君子,我是多么快乐啊。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这个幽,古代的注释书解释为黑色。桑树的叶子,确实颜色比较深,我小时候养过蚕,摘过,知道它的颜色。不过清朝的学者马瑞辰说,这个“幽”应该读为“葽”,“葽”是草茂盛的意思。但从古音来看,“葽”和后面的“胶”不押韵。所以,我们不同意马瑞辰的说法。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第四章就是名句了。突然从前面缠绵反复的咏叹中跳出来,升华全诗。我心里爱慕这个男子,为什么不对他表白呢?如今我将他藏在心里,何曾有一天将他忘记?可谓感情至深。遐,和“胡”“何”的读音皆相近,也是疑问代词。这一章大概是音乐上也很特别,一定是非常好听的一段,才能和诗句的优美和至情至性相得益彰。
而且,这一章也最符合青春男女的心思,写到他们心坎里去了。我们每个人大概都经历过,心里喜欢某个人,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不敢表白,或者不好意思表白。尤其对女性来说,喜欢一个男孩,要说出口,是要有一定勇气的。
所以,“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这样美好的诗句,才会打动几千年来的青年男女。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4-25 16:41 , Processed in 2.013124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