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楔叶榕化石发现证实石灰岩灌丛长期存在

[复制链接]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432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1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长于裸岩石缝中的灌丛型植被,尤其是榕属植物是受人为活动干扰形成、还是自然演替的顶级?学界一直存在争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研究所最新发表在国际古植物学期刊《古植物学和孢粉学综述》上的一项成果,有助于厘清这一问题。

榕属是种类最多、分部最广的木本植物之一,全世界有750余种,其中近三分之二的种类分布于热带亚洲地区。榕属的生境和形态多样,广布于从潮湿到干旱的各种热带、亚热带植被类型中,其形态、习性与属内的系统位置有较高的相关性。

在我国西南和东南亚地区,石灰岩溶地貌最为典型,干旱和高钙是其最主要特征,其上覆盖的植被在物种组成和生理生态上也与地带性植被不同。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助理研究员黄健在滇东南石灰岩溶地区核心地带——文山盆地中进行长期古植物学研究,发现了一种榕属的叶片化石。通过对现生榕属及亚属植物叶脉结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后,他将榕属叶脉模式分为4个类型。经过叶结构重建和现代物种比对,确定文山植物群中的这种榕属化石属于无花果亚属,其现生最近亲缘种为楔叶榕。

楔叶榕和近似类群分布于我国西南和越南北部,仅生长于石灰岩山脊灌丛中。结合植物群中发现的其他石灰岩灌丛特有植物,表明在约1500万年前的中中新世时,这一类型的植被就已存在,它可能发育在较为恶劣的立地条件之上。同时,在化石叶表面观察到的细脉腺节结构与现生某些石生榕叶表面完全一致,这一结构的主要功能可能是排钙,是对石灰岩生境的一种适应。文山植物群的物种多样性远高于临近地区的各古植物群,石灰岩植被、非石灰岩植被同时存在等生境的多样性是其重要原因。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8 08:25 , Processed in 1.787405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