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为什么近视的人不戴眼镜会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

[复制链接]

白银会员 - 等级≥知州

绿金v1_01灰铜v1_04紫银v2_01灰金v1_05紫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27 0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叶赌徒,我是一个赌徒,瘦人永不为奴

这个问题其实挺好解释,就是我们的眼睛会在我们对话时帮助我们更清楚地“听到”对方在说什么,因为我们的视线会看到对方嘴唇的动作所以可以从其嘴唇运动中“读出”话语。那些影视剧的读唇语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其实并不是近视眼的人才这样,所有人都会这样,我觉得只是因为近视眼有摘取眼睛的行为让你更加注意而已。
所以当我们视觉和听觉不同步时容易产生“听不清”的感觉,同时也会产生一种很有名的现象,就是 McGurk Effect (McGurk& MacDonald, 1976), 麦格克效应_百度百科 。所以不光是有时候我们的眼睛会帮助我们“读出”对方说的话,有时候也会误导我们的认知,导致我们错误的“听到”了信息。有兴趣可以看看下面的视频,虽然是英文的但是可以视觉对我们听觉的影响
视觉影响听觉的神奇效应 McGurk Effect – 他到底在说“ba”还是“fa” ?—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这个研究的影响很大,后续研究也很多,有研究发现婴儿也会产生这种视听错觉 (Rosenblum, Mark & Jennifer, 1997)。另外,研究发现即使是声音和性别不同步,比如男人的脸女人的声音,这种视听错觉还是很显著,并不会因为声音和性别不同步而让被试更易发现这种错觉 (Green, Kerry P., et al., 1991)。
当然,也有人研究了日本人和中国人的现象,发现对于中国人日本人来说,这个麦格克效应相对于西方人来说并没有那么明显 (Sekiyama et al, 1991; Sekiyama & Kaoru, 1997), 不过我认为做这两个实验的都是日本人,而且用的都是英文音节,所以效果会没有西方人显著,如果改用与日文和中文相同的音节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强。另外,对于说话的人的脸的熟悉程度也会影响我们的认知,有研究发现如果被试对说话的人脸较为熟悉的话,麦格克效应则较弱,如果对其不熟悉的话则反(Walker et al, 1995)。
总而言之,这些实验都证明了视觉在我们日常交流对话中的提供着非常重要的信息。即使我们知道将要听到什么,比如视频中的 ba,如果对方口型变了的话,我们的大脑还是会觉得听到的是 fa,换句话说,就算我们知道这是个错觉,我们的大脑还是口嫌体正直的无法停止这种错觉。
所以对于题主的问题,结论很明了,在语言交流中视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题主的疑惑,我觉得并不是戴不戴眼镜的问题,只是由于近视的人更依赖于眼镜来提供信息,如题主所说,近视不戴眼镜的话会听不清远处的人在说什么,声音大小和距离远近程度是戴眼镜时能够听清楚的,但只要摘下眼镜就会听不清,其实也是这个原因。而当视力正常的人听不清时,往往会忽略自己可能是因为看不清对方的嘴型仪态而听不清,大部分会单纯的以为只是听不清而已。
因此,再推测一下,一个盲人如果失去了视力的辅助,在长期的适应后,他们的听力相较于普通人的确是应该有所提升,否则会较难适应没有视力帮助的环境。
我看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想到这个解释,不排除也有其他的可能,如果有其他的理论的话欢迎指正:)
McGurk H., MacDonald J. (1976). “Hearing lips and seeing voices.”. Nature 264 (5588): 746–8.
Rosenblum, Lawrence D., Mark A. Schmuckler, and Jennifer A. Johnson. “The McGurk effect in infants.”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59.3 (1997): 347-357.
Green, Kerry P., et al. “Integrating speech information across talkers, gender, and sensory modality: Female faces and male voices in the McGurk effect.”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50.6 (1991): 524-536.
Sekiyama, Kaoru, and Yoh’ichi Tohkura. “McGurk effect in non‐English listeners: Few visual effects for Japanese subjects hearing Japanese syllables of high auditory intelligibility.”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90.4 (1991): 1797-1805.
Sekiyama, Kaoru.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factors in audiovisual speech processing: The McGurk effect in Chinese subjects.”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59.1 (1997): 73-80.
Walker, Stephanie, Vicki Bruce, and Claire O’Malley. “Facial identity and facial speech processing: Familiar faces and voices in the McGurk effect.”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57.8 (1995): 1124-1133.
来源:daily.zhihu.com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玄铁会员 - 等级≥主簿

沙发
发表于 2016-2-27 08:44 | 只看该作者
也就是医生常说的补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28 13:14 , Processed in 1.572837 second(s), 5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