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大中华] 一声巨响!福建一座三百年历史的土楼轰然倒塌了!惋惜声不断…

[复制链接]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427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4-23 1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月20日早上6点多,
一阵声响,
福建一座三百年历史的土楼:
永定庆源楼垮塌了!!!
知晓这一消息后
网上叹息声一片
300年土楼毁于一旦
@女神请保佑我顺利:唉……又少了一个古建筑
@孟德尔的铜豌豆:终究是斗不过时间
@于赓哲 :完了……去年就已经有人预警该楼将坍塌,
@游北君:去年年底刚去看过,心痛
@致郁人生_18:别说外国了,就在国内都太多太多地方,没来得及看上一眼就损毁了
三百年客家土楼民居“庆源楼”历史记忆
庆源楼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福建最美丽乡村、土楼旅游发源地、永定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景区内(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水尾楼)。
经过翻阅厚厚的林氏族谱和现在楼里的户主信息来看,可以推算出庆源楼大约建于清康熙年间历史三百年左右,族谱记载楼内出了“乡宾冠带”2人,“清大学生”4人。
楼高三层,有一个正大门一个外大门(瑞源门),楼内有一口水井,一个中厅观音厅,四道楼梯一楼通至二三楼,一楼走廊相通,二楼走廊四面有谷仓隔断,三楼走廊四面各有一道门可开可关,楼内共有65个房间和几个澡堂,楼内虽没有雕梁画栋文雅诗词,但三楼四面的房间都有用木质结构向墙外延伸的挑棚,用于增加房间面积减少土墙的重量,这种四面都有挑棚结构的土楼极为罕见,充分体现我祖建造土楼的创新智慧。
庆源楼的右侧原有两层高的附属建筑烟棚(烟丝加工坊),因旅游开发拆除烟棚后修了一条石板路,现在是游客参观洪坑土楼的必经之道。
庆源楼历经风雨三百年如今人去楼空,年久失修,瓦损、木腐、墙残、摇摇欲坠……
相传风水先生说庆源楼位置地势建圆形楼楼内必定兴旺发达,而建方楼则有利于整个洪坑村更好发展,楼主为了洪坑风水能更好选择了建方形土楼。古代洪坑是极为偏僻的山村而现在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土楼旅游发源地、游客心中的风水宝地,这是前人盖楼后人享福啊……
当代楼主不忍直视祖屋现状,但面对年久失修的祖屋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资金修复,因为是土楼又不能拆除重建,雨季来临危楼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也只能眼睁睁看它一点一点坍塌。
土楼受损还可修复吗?
放眼全国
土楼劫难时有发生
↓↓↓
有网友问:如果土楼出现部分坍塌趋势并存在受损,是采用整体拆毁重建还是部分拆,知道全部材料更新?
知乎网友@2螺旋真理 解答:
1、土楼的坍塌一般是由于屋顶的挑檐损坏,导致雨水打湿土楼墙面,而打湿=晾干-再打湿这个过程造成夯土结构劣化,首先是裂缝、而后是剥离,等到承受不了载荷得时候,就会坍塌。
2.按照文物修复的规则,局部坍塌而不损伤完整性的土楼,要采取局部重点修复、整体加固的方法。损坏部分的整修应严格在原址依原样修复,并严格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令所规定的要求。
3.一般来说,重点修复需要遵循的原则是:重点修复是在不扰动主体结构的前提下,修复变形、损伤、缺失部分的重要措施,修复应尽可能多保存各个时期变化的痕迹,必须补自己的构件,应以现存的实物为依据,并在构件上附加年代标志,必要的增加构件,应置于隐蔽部位,或与原结构谐调,附属艺术只作现状保护,年代久远,式样独特,艺术价值很高的彩画只清除杂物,防护现状,不允许重绘。
4.如果整体完全坍塌,一般不再原址重建。
保护的是遗产,爱惜的是生命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著名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如是说。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城市,你若把它视为一种精神,就会尊敬它、保护它、珍惜它;你若把它只视为一种物质,就会无度地使用它,任意地改造它,随心所欲地破坏它。”
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代表着这个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
文化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源头很远,流过历史,流到今天,还要流向未来。文化是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需要数百年、数千年,甚至是数万年的积累。
如果说保护文化遗产不仅留住了先辈栖居的物质场所,也为今人留下心灵的栖息地,是祖先的馈赠。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要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以求延续民族的灵魂和血脉,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面对苍天知晓: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300年土楼的消失
除了沉重!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小八想
必须要发出我们的声音,
让古建筑的呼救声能够
被网民、民间力量、有关部门所闻。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3 13:17 , Processed in 0.709722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